4月25日(周一),A股三大指数均跌逾5%,沪指再次跌破3000点,市场处于恐慌性普跌状态。与此同时,人民币继续上周以来的跌势,在过去5个交易日,离岸人民币跌超2000余点。
处于下行趋势中的A股自3月以来加速下跌,是由诸多因素造成的,如疫情多点散发、俄乌冲突、美联储加息等制造了一系列不确定性风险。周一A股大跌,主要是两个原因引发市场预期弱化,一是市场担心散发疫情因素会进一步影响经济;其次,上周五美国股市大跌,因为美联储发出可能更加激进的加息信息,并且5月份美联储将开始缩表,流动性将发生根本性逆转。市场因为陷入长期不确定性太久,产生过于悲观的情绪,在巨大的市场下行惯性和结构的影响下,正在出现超跌现象,已经表现出一种非理性状态。
中国经济基本面依然稳健,最大的影响是疫情因素,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工业生产受到一定冲击,进而通过供应链影响到电子和汽车等行业。当前,物流中断等问题已经在中央主导下逐步解决,上海等地部分企业也已经复工复产。但是,还需要尽快控制疫情,恢复市场信心。此外,部分地区防疫层层加码以及一刀切的做法,也影响了当地生产生活,应该尽快予以改变。
因此,必须防止将防疫与发展对立的做法,地方绝不能搞一刀切。全国防疫一盘棋,中央应考虑在总结各地防疫工作经验以及科学防疫的基础上,制定统一的防疫方案,避免各地因能力差异而影响防疫工作的有效性以及生产生活。有了明确的统一流程和安排,会大幅提高防疫工作的透明度和确定性,避免造成一些对生活和生产的不确定性冲击。
因美国通胀加剧,美联储将稳定物价作为主要目标,紧缩预期导致了强势美元效应,可能让更多国家面临通胀压力。中国是目前全球为数不多的物价稳定的经济体,除了粮食、煤炭等具有自主定价权外,也与坚持以我为主的货币政策有关,并没有像美国那样在疫情期间采取极度宽松的政策。当前,人民币汇率贬值是正常的市场短期现象,不具有持续性,同时这也反映了汇率弹性增加,有利于保持出口竞争力。中国投资者没有必要因为美联储政策变化而恐慌,不管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中国仍然具有支撑经济的很大空间,这与美国完全不同。何况中国资本项目仍未完全开放,部分外资从资本市场撤离只是正常的市场交易,在巨大的存量中比例很小。
从全球来看,中国是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之一。欧盟正在遭受能源与粮食危机,若能源危机在短期内无法解决,德国、波兰等国的工业体系将会遭到重创。美国人工成本在持续上涨,消费与投资信心开始不足。中国经济工作核心一直围绕着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各种有利的政策、金融和市场条件,供应链产业链自立自强效果明显,创新能力持续强化,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的竞争力。事实上,越南、印度等国制造业也受中国供应链体系支撑。在全球经济大动荡周期内,中国坚持以做强制造业为核心目标,促进国内大循环,这将为中国未来发展创造强大的竞争力。
目前,部分舆论担忧疫情将导致外资流出。而事实上,疫情属于短期影响,投资决定于长期趋势和经济环境,外资不可能因部分城市疫情影响就决定撤离,更何况,在过去两年正是因为动态清零政策让中国成为全球最稳定的生产供应中心。今年1-2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折合378.6亿美元,同比增长45.2%;同期,美国、德国实际对华投资分别增长36.4%和109.1%,新加坡、韩国投资分别增长24.1%和24%,“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东盟分别增长27.8%和25.5%。
动荡的全球政治经济形势为悲观情绪滋长创造了土壤,悲观的情绪夹杂着恐慌、谣言,投资者容易出现羊群效应与不成熟的机构一起慌不择路。这虽然与信心有关,但信心应该是基于理性的认识和判断,而非群体性情绪化。目前市场接近超跌状态,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认为底部可能在逐渐形成,市场将进入一场新的博弈,做空的风险正在增加,投资者应该清醒过来,避免更多非理性行为导致的损失。
美联储中国经济A股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