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因为它丧命,有人因为它声名鹊起,有人觉得它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也有人终其一生默默无名。
最近,《编剧帮》也弄了一个脱口秀,作为影视剧不可缺少的一环,宋金芳刷新了大众对“替身”的认知,那么为何同一工种,却会有这么多不同的结果呢?
今天,我们就来谈一下“替身”背后的那些故事。
经常看剧看电影,特别是看武侠片的观众,对替身肯定并不陌生,最为人熟知的可能就是武替。
武替的产生原因很简单,当年的武打片,没有那么多华丽的特效,只有精彩的对打的动作。
可正因为打斗场面十分精彩,导致于很多的动作不仅难度高,还十分危险,假如主演受伤,会影响拍摄进度,到时候全剧组的人都会无戏可拍。
因此就需要有一个人来替代主演,完成这一系列的危险动作,这样的人被称为龙虎武师,也就是现在的武行替身。
在香港武侠片最鼎盛的年代,香港很多穷苦人家都会将孩子送进武替行当,他们拿着微薄的工资,却要干着最危险的工作。
什么跳楼、撞车、被火烧等等,一旦开机,什么危险动作都要上,每一次工作都等于将脑袋拴在了裤腰带上。
可以说,做武行的就没有没受过伤、没断过手脚的。
那么,这么危险的工作,为何还有人拼命去干呢?
有人是因为梦想,也有人是因为刺激,但是更多的人是为了生活,如果这个动作你害怕,不敢做,那么下次就没有你的工作机会了。
这是一个淘汰率和死亡率都极高的工作,连保险公司都拒绝为他们投保,这也导致很多因工致残的武替是得不到相对应的赔偿和安置的。
而我们熟知的很多动作片演员,也是从武替行当开始做起的。
例如元彪,还有因为身材较小,经常给女性演员做替身的影帝张晋。
当然,其中最为出名的则是钱嘉乐、钱小豪兄弟两个,钱小豪曾和李连杰拍过对手戏,他动作干净利落,毫不逊色于“功夫皇帝”李连杰。
弟弟钱嘉乐更是被誉为“武替天花板”,假如钱嘉乐都完成不了的动作,那么谁也完成不了,难怪他能成为洪金宝、成龙的替身。
可以从替身转变成演员的寥寥无几,大多数人都是日复一日的做着,等哪一天身体吃不消了,他也就从武替中消失了。
武侠片是中国电影走进世界的一张名片,而武替是其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但是身为观众的我们只能从只言片语中知道这个行当。
为了让大众知道武替背后的故事,2018年,成龙的成家班上演了一场惊险刺激的表演《我是动作人》,讲述的就是武替的故事。
当然,有武替就有文替。
拍摄时间越长,耗费就越高,所以很多的剧组为了赶进度,经常是几组一起开工。
那么剧组就会挑选一些形象、身高、气质和演员相近的替身,来协助拍摄一些不需要露脸的全景或者背影戏。
这就是所谓的“文替”,也叫“专替”,因为和明星的颜值有几分相似,他们的片酬自然也会高一些,有时候还会因为真假莫辨,接到一些综艺或者商演的通告。
果然,宛宛类卿,也并非全是坏处。
除了比较常见的武替,文替,还有一种“光替”是比较常见的。
这里的光可不是走光的,而是帮助演员走场,以便让工作人员能调整好最适宜的灯光位置和拍摄位置。
这样的工作本该是由演员来完成,可是众所周知,演员的出场费太贵了,一般剧组也不会让主演来现场干这样的事情,那就交给价廉物美的“光替”演员吧。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局部特写动作也有专门的“替身”,例如专门弹琴的“琴替”,做菜的“菜替”,写字的“笔替”等等。
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演员不可能三百六十行行行都精通,需要一些拍摄手段,让影片更加完美展现在观众面前,这也是一种正常的拍摄手法。
可是接下来的就有一些匪夷所思了,什么“锁骨替”,呈现出完美得锁骨,刚好能放置一枚硬币。
“腰替”,盈盈一握,完美的A4腰,还有“臀替”“腿替”“手替”“背替”“脚替”等等,难怪现在的观众都在郁闷:到底让我看了个啥?
中国一年有这么多的电视剧电影在发行,为了呈现更好的作品,使用一些替身演员本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毕竟成龙也有踢得不好看,让钱嘉乐上去完成动作的经历,可是现在有些作品,盲推小鲜肉小花,不琢磨演技,反而为了赶进度找替身,最后搞个AI换脸,以此来糊弄观众,这是一种十分可耻的行为。
希望以后大家能多关注替身演员,但不要滥用替身,用好的作品再来征服观众。